5分险胜沙特,郭士强点名王俊杰引争议,两大败笔被球迷“翻旧账”
5分赢球,35位世界排名差距——中国男篮这场赢得尴尬。
从世界第30打到第65,纸面上这该是场拿稳的胜仗。可现实是,中国男篮在亚洲杯首战中差点翻车,最后只赢了5分,而且是在领先几乎整场的情况下,被沙特在末节追到只差3分。
郭士强赛后一句话,把火点燃了。
他说,“王俊杰防守和经验不够,没达到教练组要求。”这话一出,评论区炸了——你让上半场拿下10分的王俊杰雪藏,末节对手追分时不用,把机会给了全场梦游、只得2分的胡明轩?球迷直接开撕:“你说的‘执行力’是得分荒时坐板凳的标准吗?”
问题不止一个,争议也不止这一句。
这场球,郭士强的“选人名单”早就被盯上了。最终名单里,徐杰、张宁落选,反而是高诗岩、李祥波、雷蒙进了12人名单。赛前就在争议,赛后一看表现:高诗岩4分、李祥波2分、雷蒙0分。
这仨人合起来,得分不如王俊杰一个人上半场。
为什么用他们?郭士强没说,球迷已经给出答案:用人失误。
更讽刺的是,郭士强赛后还特意点名表扬了两人:赵睿、胡金秋。说他们“各方面都起到带头作用”。没错,赵睿确实拼了,胡金秋的稳定也是支撑。但问题是,当最需要分数时,在哪些人身上浪费了时间?
节奏断了,情绪也崩了。
第4节的中国队,看得人心跳加速不是因为精彩,而是怕翻车。沙特追分一度到只差3分,现场气氛已经炸了。郭士强却选择继续让胡明轩在场,哪怕他在场上几乎隐形,防守不稳,进攻停滞,全场只得2分。
为什么不换?为什么不用王俊杰?
这不是赛后一句“他防守不到位”能解释的事。比赛是现场的,状态谁好、谁能得分,所有人都能看见。偏偏教练组看不见。或者说,看见了,但不愿承认自己选错了人。
这才是球迷最不满的地方。
不是输了,也不是打得难看,而是明明有机会控制局面,却被自己的决定打乱节奏。用人不当、临场调整迟钝,几乎把一场该稳拿的比赛,变成了惊魂90分钟。
更大的问题是——这才只是第一场。
小组里真正的硬骨头,其实是约旦男篮,世界排名也在30开外。沙特这支队,虽然是东道主,虽然热身赛打得不错——差点赢日本——但终究是一个“相对好打”的对手。
结果中国队打成这样,约旦那场怎么打?如果再有一次末节崩盘,别说拿小组第一了,能不能进四强都悬。
郭士强这场球,除了选人,还有一件事让人看不懂。
王俊杰上半场10分,彻底被弃用;胡明轩梦游,还打满第四节;三大争议球员得分合计不到10;赵睿和胡金秋拼死苦撑,才把胜局保住。
这不是偶然,这是结构性问题。这支国家队,天赋不算顶,但也不差;问题是用人逻辑混乱,场上节奏没有调整能力。
胜利掩盖不了管理混乱。
郭士强说赛前准备了很久,确实,看得出布置有过思考。但一个教练的价值,不止于“准备”,而在于“应变”。你准备得再好,一旦场上节奏变了,还在按剧本走,问题就大了。
球迷不是在挑毛病,是在提醒:这是亚洲杯,不是热身赛。
再说一次,这场球赢了。可赢得太难看,赢得太没说服力。5分优势打到最后一秒还在防守,这不是强队该有的姿态。
现在的中国男篮,还在试错阶段。但亚洲杯没时间给你“试”。
下一场是硬仗,郭士强还有机会修正。但如果再继续“信赖错人、误用功臣”,那就真不是球员的问题了。
是体系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
亚洲杯刚开始,中国男篮已经让人捏了一把汗。可接下来每一场,都是“生死战”。不是因为对手强,而是因为自己不稳。
这局面,不会等你慢慢调。
富灯网配资-免费炒股配资-免费配资平台-10倍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