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文露敏杜杰
9月19日,四川省增材制造产业供需对接活动暨2025川渝增材制造产业协同发展大会在泸州举行。
相比传统数控加工对毛坯件做的减材工作,增材制造是通过3D打印方式制造零部件的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精密、轻量化零件的高效一体化加工。
换热器、叶片……展台上一个个零部件,都由3D打印而成。不难发现,增材制造已成为高端制造的“利器”,“打印”出传统制造业的附加值,也“打印”出向上的产业新赛道。
活动现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供图
增材制造遍地“开花”
“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增材制造应用需求越来越多元,涉及牵引供电系统、悬挂系统、轮轴和制动系统等。”活动供需发布环节,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先进成形技术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以列车的车头曲面灯带举例,面对大型不规则曲面,传统的拼焊矫形难度大,“一体成型”的3D打印打开了想象空间。
产业上游也感受到了“春江水暖”。“公司生产高温合金粉末、钛合金粉末等产品,2024年总出货量超过1300吨,今年预计还将突破2000吨。”泸州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活动现场,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李方正透露:据测算,2024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营收达530亿元,同比增长32.5%,近五年复合增长率26%,产业规模连续五年稳居全球第二。
尤其是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汽车制造等领域,增材制造成为轻量化零部件和集成化结构件快速制造的“利器”。
活动现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供图
成立于2017年的彭州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已在相关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今年,公司还启动了商业航天赛道的布局,希望能够形成新的产业增量。”彭州先临销售副总黄茂表示。
商业液体火箭有多个发动机,每个发动机有上百万元价值的零件需要打印,在保证稳定性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实现轻量化,3D打印很有潜力。为此,彭州先临的母公司海川鑫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彭州再投资4亿元,扩建增材制造产线,预计两年后投产。
实际上,增材制造不仅应用于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还已渗透进医疗健康和消费品领域。
四川华曙图灵增材制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医疗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展位上,展示着一款最新研发的增材制造椎间融合器,通过对椎间盘进行置换手术,进行椎间盘疾病的治疗。小拇指大的产品,大量使用晶格结构,孔径在300—800微米左右,孔隙率高达80%,更有利于骨的长与融合。
华曙图灵3D打印研发工程师李松告诉记者,企业以临床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持续开发3D打印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特别是,与多家医疗机构共同建设医学3D打印联合创新研究中心,进行“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已有多款产品取得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而一旁的四川博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少数在活动现场就卖出产品的企业。他们带来的3D打印鞋,透气、轻便,“比如这双拖鞋只有1克重,但很耐用。”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携手寻找产业新未来
企业的发展成果,也是四川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切片。一个佐证是,四川将增材制造纳入25条产业新赛道之一,予以强力推动。
“目前,全省增材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加速显现,初步形成‘多地集聚、多领域突破’的发展格局,全省50余家相关单位集聚泸州、成都、绵阳等地,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材料供应、打印服务等多个领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在金属粉末、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等专用材料领域,全省产品种类日趋完善,竞争力持续提升。
“未来在哪”,成为大家更关注的课题。
“产业盘子还不算大,赛道内已经有些‘卷’。”李松提到,企业最初推出产品时,拿证的同类器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但现在一年就增加十几个。
记者在会场发现,很多企业都在“修炼内功”。对于3D打印来说,鞋是容易市场化的单品,但竞争也不小。博理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之所以能够与国内外领先品牌达成合作并实现规模化量产,离不开技术和材料持续的自主创新。比如,博理采用的超高速3D打印技术,速度较传统方式实现大幅提升,极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要想让增材制造产业“打印”出美好的未来,仅凭单打独斗还远远不够。
携手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四川和重庆,在增材制造领域,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与长安汽车、东方电气等大型制造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逐步形成“互配互采”共同发展的产业合作新模式。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泸州为例,当地已初步构建“上游粉末生产、中游装备制造、下游应用服务”的金属增材制造全产业链条,成功培育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四川上游材料侧重金属,航空、燃电等高端场景驱动明显,技术门槛高;重庆应用驱动强、落地周转快,双方可携手,形成从材料、装备、工艺到应用、标准等环节的闭环。”李方正建议,川渝两地要立足各自优势,推动增材制造全产业链要素的系统整合,推动建设覆盖两地的中试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等,加快抢占产业高地。
川渝协同的未来值得期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持续做好产业政策引导,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拓展规模化应用场景,强化金融和人才支撑,全力营造良好生态,集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川落地。
富灯网配资-免费炒股配资-免费配资平台-10倍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