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印度国防研究》最近曝出猛料:印度空军秘密启动“远程攻击轰炸机”项目,要求航程达12000公里,能从印度最南端基地起飞,打击北部边境目标后全身而退——只因担心中国东风-26导弹“几分钟内摧毁前线机场” 。更露骨的是,其六代机方案直接对标中国歼-36,宣称要搭载“忠诚僚机”和定向能武器,实现“战役级轰炸能力” 。昔日遮遮掩掩的“借鉴”,如今已成明目张胆的复制粘贴。
抄轰-20?航程指标照搬,战术意图全盘复制
印度所谓“远程攻击轰炸机”的核心逻辑,几乎是中国轰-20设计理念的翻版:
躲导弹,保基地 :印度军方坚信,若中印冲突爆发,部署在印度北部的空军基地将被东风-26“洗地式摧毁” 。为此,新轰炸机必须从南部泰米尔纳德邦起飞,在东风-26射程外发起攻击——这和美国将B-21基地设在关岛、避开中国导弹的思路如出一辙。
航程硬凑12000公里 :为实现“南部起飞、覆盖全境”,印度将指标定在5000-6000公里作战半径(相当于单程航程12000公里),与轰-20传闻参数高度重合 。但讽刺的是,印度连国产加油机都未突破,现役伊尔-78加油机故障率超30%,远程打击纯属纸上谈兵。
轰炸机当六代机吹 :项目被包装成“第六代攻击平台”,实则连五代机基础都不具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甚至将模型机上的内置弹舱渲染成“太空武器发射器”,被网友调侃“PPT造机新高度” 。
歼-36变AMCA?模型细节雷同,技术全靠想象
印度航空发展局(ADA)公布的六代机方案,连外形都透着急促的“中国味”
角色照搬 :美国《军事观察》多次将中国歼-36定义为“穿透式打击平台”,强调其战役轰炸能力。印度AMCA Mark2直接套用该定位,放弃空优设计,专注对地攻击 。
技术画饼 :声称要集成“变循环发动机”“卫星拦截激光”“AI指挥无人机群”,但印度自研的“卡维里”发动机折腾40年仍未达标,连五代机AMCA Mark1都需进口美国F-414发动机 。法国赛峰工程师私下吐槽:“他们连发动机叶片热障涂层都搞不定,却要造太空武器?”
模型即巅峰 :2025年班加罗尔航展上,AMCA模型机翼前缘锯齿、V型垂尾与歼-36公开模型相似度超80%,但机身缝隙处理粗糙,隐身性能被英国《简氏防务》评为“概念阶段即落后” 抄作业也赶不上?工业底子薄到露馅 印度军工的“复制野心”背后,是连俄罗斯都救不了的硬伤:
五代机还在难产 :国产光辉战机研发40年,仅造出40架三代半战机;AMCA原型机首飞从2025年推迟至2030年后,量产拖到2034年——届时中国六代机可能已部署 。
发动机看人脸色 :AMCA Mark2宣称用英国“暴风”变循环发动机,但罗尔斯·罗伊斯仅愿卖成品,拒绝转让核心技术。印度试图拉法国合作,赛峰却因“阵风技术转让纠纷”直接退出谈判 。
连子弹都造不好 :印度陆军2024年报告显示,国产步枪子弹卡壳率高达15%,而航空精密零件合格率不足60%。HAL组装的苏-30MKI大修后坠毁率全球第一,却要挑战六代机工艺 。
俄罗斯设局 :俄印联合研发布拉莫斯导弹时,俄方故意抬高部件价格,印方每枚导弹多付300万美元。如今俄方提议“合作六代机”,前提是印方预付80%研发资金,且不担保技术转移 。
英国画饼 :罗尔斯·罗伊斯以“全面技术转让”引诱印度合作,实则需印方先投50亿美元,而英国自家变循环发动机连试车台都未建成 。
法国撤退 :赛峰集团因印度坚持“国产化率60%”直接退出AMCA发动机竞标,印媒哀叹“连花钱买技术都没门路” 。
中美俄已定规则,印度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当印度在PPT上堆砌“第六代技术”时,真实赛道早已划定:
中国双线碾压 :歼-36、歼-50两款六代机原型机完成首飞,变循环发动机实现整机验证,作战体系聚焦“跨域杀伤链”——用无人机群穿透防空网,六代机后方指挥 。
美国实战验证 :NGAD项目2025年进入原型测试,模拟对抗中,六代机引导无人机群全歼五代机编队,印军研判“AMCA服役即过时” 。
欧洲自顾不暇 :法德FCAS项目因争吵“谁主导研发”搁浅,英国GCAP发动机连图纸都未冻结。台媒嘲讽:“印度以为抄中国就能弯道超车?其实连后视镜里的对手都算不上。”
印度军工的“抄袭狂欢”,暴露了其战略焦虑与技术虚弱的撕裂。当中国六代机从实验室飞向战场时,印度连光辉战机的螺丝钉都尚未拧紧。正如前印度空军参谋长巴达乌里亚私下警告:“我们总在追赶别人的影子,却连自己的脚印都留不下。”
富灯网配资-免费炒股配资-免费配资平台-10倍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